怎么分不是纯的金毛?
只要不是太大的错误,卷毛就是串。
很多很多年的以前,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极寒的西伯利亚。他们不得不终日趴卧在巢穴里御寒,只有等到春暖雪化,才出来寻觅食物。他们身上的被毛很长,脚也有毛。
后来,我们的祖先中的部分不幸者在迁徙到北美的时候,遭遇冰河时期,被迫在北极圈冻土下面的洞窟里抵御寒流。这里的气候比西伯利亚还要寒冷,漫长的冬季里,我们的祖先只能蜷缩着身躯,保持着体温不外泄,身上的被毛越长越长,脚趾间的卷毛起到保暖作用。这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阳光,我们的祖先被迫进化,身上的颜色也越来越浅,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来产生热量。
春天来了,我们的祖先仍然呆在洞里,不愿出来。因为他们除了身体的结构,姿势和习性已经适应了洞里的生活,身上那层卷毛有利于在乱石杂陈的洞中躲避敌害的袭击,洞外的世界,冰雪开始融化,到处都是沼泽,他们不知什么叫饥饿,也不知什么叫寒冷,他们只知道洞里生活的惬意。
过了一段岁月,他们身上的卷毛也发生了变化,因为长期的不活动,体温调节机能失去了作用,被毛成了保护体温的障碍。于是乎,一部分卷毛集中到头部,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眼睛上那标志性的卷毛。其他部位的卷毛略有减少。
又过了很久,有的卷毛狗来到美洲大陆。在这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他们自得其乐地生活在热带草原上。他们很少活动,主要是吃饱了睡,睡醒了再吃点东西,再瞌睡,形成了一种非常低的代谢水平。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,一切生物都需要热量,而卷毛则成为卷毛狗热量最好的储存器。于是,那些卷毛变得特别浓厚。
但是,地球是圆的,南北两极的狗们发现了美洲。于是,一些勇攀高峰的阿根廷犬与那些在温暖的草坪上沉沦的同类融合,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杂种。
由上面可以看到,卷毛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。一方面卷毛可以使身体的总表面积减小,减少热量散失,延长冷却时间,适应寒冷环境;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侵入毛孔,而且由于四肢的卷毛使他们可以在冰雪上行走而又不致打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