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里面很多皮屑?
外耳道皮肤是人体皮肤的一部分,同样受体内性激素的调控。青春期后,由于性腺分泌旺盛,在外耳道的表现就是耳屎较多,如不及时清理,可聚集成团。 随着年龄增长及机体衰老,外耳道皮肤角质层逐渐变厚,耳屎慢慢积聚起来,就形成了“硬块”或“结痂”。有些老年人的耳屎甚至可积满外耳道,形成一个“小塞子”而致听力减退。此时如不细心清理,还可能引起外耳道炎症、肿胀、疼痛。 但这些“硬块”或“结痂”一般不影响听力功能,并且通过清洗方法(即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深入耳朵擦拭)即可去除。如果擦不掉,可用滴耳剂,使其溶解后再用纸巾擦净;若仍未能完全清除,则需去医院请医生处理,切忌自己乱掏!
另外要注意的是,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影响外耳道皮肤,造成耳屎过多过厚。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耳道内分泌物常常会增多,而且难以自洁,因此要特别注意清洁。又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弱,容易感染,在清洗耳道时切不可反复揉戳,以免弄伤耳道及鼓膜而引起中耳炎。 对于耳屎过多的患者,除了坚持每日清洗,还可适当使用油剂药物进行灌浴或涂敷外耳道。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硼酸液、呋喃西林液、碳酸氢钠(小苏打)液等,可在药店购买到,使用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。
其实皮屑是毛囊角化过度的产物,主要成因是干燥、真菌感染、皮肤疾病、维生素B6或烟酸缺乏等。当毛囊皮脂腺内缺少水分时就会发硬、阻塞,继发感染和炎症反应,所以出现皮屑是身体在发出信号,提醒你注意。
中耳湿气重
有少数人耳内总潮湿不适、易生皮屑,有时还有“哧哧”的响声,甚至觉得头晕、头重,这是脾虚湿重、中耳有湿气的表现。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,其华在唇,主运化,人的水湿需要靠脾的运化和肺气的推动往外排泄,如果长期饮食不节制,过量食用甜食、冰冻冷饮及其他粘腻难化之物,损伤了脾胃之阳,使体内不能正常运化水湿,导致湿浊内生,而湿气重的人又易招邪风入侵,邪风夹杂内湿沿经络上冲,就会侵袭中耳。
治疗这类耳朵,关键要从脾和肺入手,可将6克白术、6克茯苓、9克甘草、12克黄芪、10克防风、12克升麻、15克党参加150毫升水,小火慢煎至75毫升,代茶饮用,一般一剂即可见效。
外耳皮肤病多
如果经常有耳屎夹杂耳皮碎屑及少许皮肤渗出血水排出,并有耳廓瘙痒、局部红肿热痛,多为耳廓湿疹、外耳湿疹、外耳炎等皮肤病所导致。一般可用黄柏30~50克、蛇床子30~50克,加1000毫升水煮开,待水温适中时把耳朵放在药液中浸洗,并清洗干净后,再用外搽剂1号(将硼酸30克、柳酸30克、氧化锌40克、炉甘石40克研粉、混匀。使用时取适量,加2%~5%的甘油调成糊状)。
灰尘真菌感染
多数人出现耳屎增多且偏黄,伴有瘙痒难忍、听力下降,这可能是由于经常接触粉尘或螨虫、真菌感染所致。治疗要清热解毒、除湿止痒,可用蝉蜕15克、黄柏15克、马齿苋15克、蛇床子15克、花椒10克煎水后熏洗患处,每天2次,每次15分钟。